西贝深陷舆论漩涡,真诚沟通才是破局之道
近日,罗永浩与连锁餐饮集团西贝的“预制菜纷争”愈演愈烈。西贝从最初的强硬否认到后续的矛盾表态,从誓言诉诸法律到突然改口道歉,其舆情应对策略的混乱与失序,不仅未能平息争议,反而让事件不断升级,最终演变成一场消耗社会信任的闹剧。

图源:网络
西贝的舆情应对策略从一开始就出现了根本性偏差。对于预制菜,消费者在意的从来不是法律条文里的“预制”定义,而是餐桌上是否能感受到“锅气”、是否能看到“师傅颠勺”。但企业却将“中央厨房预加工”等同于“没有预制菜”,用“作业指导书”自证清白,用行业术语回避体验落差,试图用技术性解释消解争议,而对消费者“现做”的朴素诉求视而不见。这种回应方式实际上已经偏离了沟通的轨道,难免产生“店大欺客”的观感,也让企业陷入自说自话的困境。
更致命的是后续的“标签化攻击”。当舆论压力升级,企业负责人将批评者定义为“网络黑嘴”“网络黑社会”,试图用道德批判转移焦点。这种策略看似强硬,实则暴露了应对能力的匮乏:面对质疑,企业既无诚意开放后厨接受监督,亦无意愿调整价格体系,只能通过攻击质疑者人格来掩盖自身失语。这种思维本质是将消费者视为“威胁”而非“伙伴”,将理性讨论降格为情绪宣泄,进而导致沟通渠道彻底堵塞。此类“对抗式公关”的后果也是灾难性的,公众情绪从对菜品的不满,迅速转向对企业价值观的质疑,品牌信誉在口水战中持续损耗。
此外,在风波中的承诺反复,更加剧了公众信任危机。从创始人宣称“100%没有预制菜”到企业致歉承诺“多款菜品现做现炒”,从“开放后厨”到“10月1日替换预制菜”,这些表态不仅时间节点模糊,更缺乏具体执行标准。要知道,企业透明化不应是危机中的补救措施,而应成为常态化的治理机制。当企业只在风波时开放后厨,只在质疑时承诺整改,透明化便沦为“危机公关”的表演,无法真正消解公众疑虑。
西贝的舆情危机,为行业敲响警钟。在信息高度流通的时代,真诚透明的沟通永远是最好的危机应对策略,而试图通过压制言论来维护品牌形象的做法,终将被证明得不偿失。舆情应对不是“比谁狠”的较量,而是一次企业价值观的检阅。唯有真诚倾听、开放沟通、认真整改,企业才能维护品牌声誉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这不仅是西贝需要完成的功课,也是整个餐饮行业乃至所有直面消费者的行业都应该思考的课题。
- 全国政协办公厅 中共...2025-09-29
- 国庆中秋文旅行业安全...2025-09-28
- 丁薛祥同俄罗斯副总理...2025-09-28
- 境外网络达人甘肃丝绸...2025-09-26
- 李强会见联合国秘书长...2025-09-26
- 丁薛祥出席第四届北斗...2025-09-25
-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...2025-09-25
- 衡南县政府梦东方项目...2025-09-24
- 国家数据局一行调研文...2025-09-24
- 浦东城管高行中队:有...2020-12-09
- 依规依纪依法开展审查...2021-03-17
- 创新方式方法 破解监...2021-03-17
- 河北区:异地交叉开展...2021-03-17
- 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总队...2021-03-17
- 东丽区:联合约谈压实...2021-03-17
- 可降解塑料存在低端产...2021-03-16
- 嘉定南翔镇城管执法中...2020-12-09
- 以高质量监督推进高质...2021-03-17
- 加强党建引领长沙部署...2020-05-11
- 政讯通沈阳环保联合调...2020-12-10
- 乘势而为、以査促核,...2020-12-09
- 陕西平利:真监督确保...2020-05-11
- 犹有临风啸咏声2021-03-17
- 嘉定马陆镇城管执法中...2020-12-09
- 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生态...2020-11-27
- 学习党史国史 践行初...2021-03-17
- 环保从娃娃抓起2020-12-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