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:科技赋能复耕复垦示范田增产丰收
近日,位于北京房山区长阳农场的复耕复垦示范田开展了小麦实收测产,结果显示较往年增产103.62%,比全市平均单产提高35%。这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以科技赋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,探索可推广的复耕复垦地块改良发展模式的最新成果。
复耕复垦地产能提升是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重要内容,是促进京郊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的关键。近年来,针对复耕复垦地粮食生产的技术难题,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依托“复耕复垦地改良产能提升示范项目”,聚集杂交小麦研究所、玉米研究所和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科研成果和技术优势,在长阳农场打造复耕复垦地产能提升应用场景。示范项目按照“五良融合”的发展思路,通过新品种、新装备、新技术的系统集成应用,实现复耕复垦地块土壤条件逐步恢复、粮食产能大幅提升。
目前,示范田重点推广了3大核心技术:通过种养循环土壤培肥改良技术,快速提升土壤有机质;筛选抗逆高产小麦新品种,配套适期晚播、精播增密等技术,构建合理的小麦群体;应用水肥一体化系统,实现精准灌溉与养分调控。
由中国农业大学、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及市区级农技部门专家组成的测产小组,对示范田进行了实收测产。实收67亩,收获小麦籽粒3.98万公斤,去除水分和杂质,折合亩产509.04千克,较往年增产103.62%,比北京的平均单产提高35%。这是继2024年复耕复垦地单产突破千斤后的大面积丰收。在今年遭遇雹灾的情况下,能够取得上述成绩,充分体现了品种和配套技术的先进性。另外,该集成技术在大兴区红星农场复耕复垦地块进行应用,小麦百亩方达到519.47千克,进一步验证了技术集成模式的可行性,也为全市复耕复垦地提质增效提供了样板。
今年,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扎实落实《关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示范与生产服务体系作用的实施方案》,组织专家积极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服务工作,全面推进“四层级两平台”“八项行动”项目高效实施,切实解决科技成果落地应用难题。下一步,项目团队以复耕复垦地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为着力点,加大科研创新与成果推广力度,帮助更多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掌握关键技术,扩大示范推广面积,助力首都粮食安全。(农民日报·中国农网记者 芦晓春)
上一篇:广东:“媒体+”助力乡村全面振兴
下一篇:善用舆情是大格局
- 全国政协办公厅 中共...2025-09-29
- 国庆中秋文旅行业安全...2025-09-28
- 丁薛祥同俄罗斯副总理...2025-09-28
- 境外网络达人甘肃丝绸...2025-09-26
- 李强会见联合国秘书长...2025-09-26
- 丁薛祥出席第四届北斗...2025-09-25
-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...2025-09-25
- 衡南县政府梦东方项目...2025-09-24
- 国家数据局一行调研文...2025-09-24
- 浦东城管高行中队:有...2020-12-09
- 依规依纪依法开展审查...2021-03-17
- 创新方式方法 破解监...2021-03-17
- 河北区:异地交叉开展...2021-03-17
- 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总队...2021-03-17
- 东丽区:联合约谈压实...2021-03-17
- 可降解塑料存在低端产...2021-03-16
- 嘉定南翔镇城管执法中...2020-12-09
- 以高质量监督推进高质...2021-03-17
- 加强党建引领长沙部署...2020-05-11
- 政讯通沈阳环保联合调...2020-12-10
- 乘势而为、以査促核,...2020-12-09
- 陕西平利:真监督确保...2020-05-11
- 犹有临风啸咏声2021-03-17
- 嘉定马陆镇城管执法中...2020-12-09
- 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生态...2020-11-27
- 学习党史国史 践行初...2021-03-17
- 环保从娃娃抓起2020-12-09